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科研佳绩 | 教育心理学系重要学术成果推介
     发布时间:2023-01-07 浏览次数:22

    重要学术成果推介

    •   本网站将定期推介教育心理学系师生在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部分成果,以期促进学术交流与对话,欢迎批评指正。

    • -->>论文

    论概念性理解一兼及“钱学森之问”的教育破解途径

    杨向东 黄婧 陈曦 苏小兵

    •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 -->>摘要

    •   发展学生的概念性理解是推进当前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不同于经验性理解,概念性理解是指超越具体事实或现象,在抽象观念(概念、原理或理论)的层面上把握事物间联系、机制或变化的深层次理解。概念性理解的形成是通过反省思维对事物意义不断概念化的过程。其表现特征体现在个体的知识组织和提取、模式识别或问题表征、解释与预测现象、问题解决与应用迁移等诸多方面。概念性理解本位的学科课程学习是一种以现实为指向的建构性学习,是将学科知识和实践方法逐渐转化为学生对所处世界不断概念化的工具和资源的过程。它需要改变既有的学科课程设计和学习范式,以大观念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观念的持续探究和建构过程。培养学生概念性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它让学生能够生成跨时空、可迁移的知识,在现念层面开展深度思维或推理,在纷繁变幻的现象中发现秩序和规律。在更深层次上,培养学生概念性理解能力有助于转变我国长久以来的实用理性传统,孕育指向理论创新的科学理性文化,从教育的角度寻求破解“钱学森之问”的可能途径。

    ---------------------------------------------``````-----------------------------------------------

    • -->>论文

    基于表现性证据的合作评分过程研究一一以教师评价素养的测评为例

    刘笛月 杨向东 罗浩

    •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 -->>摘要

    •  表现性评价方法在当前素养测评的研究中处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以往研究中,表现性评价的结果往往具有较低的信度和效度,而本研究冒在开发一个基于表现性证据的合作评分的方法,从而提高表现性评价的质量。本研究以评价素养的测评为例,招募两名评分者,根据已开发的指标框架和评分规则,对10名教师的评价素养表现性证据进行评分,并从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两个层面分别分析合作评分的质量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合作评分较之传统的背对背评分具有相对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在此过程中,评分被认为是证据一论点一主张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评分者与证据证据与评价标准、证据与证据之间的互动与解释,合作评分能够有效提高表现性评价的质量。

    ---------------------------------------------``````-----------------------------------------------

    • -->>论文

    敏感性养育行为对儿童脑发育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与影响因素

    周加仙 等

    • -->>期刊

    学前教育研究

    • -->>摘要

    •   以父母为主的养护者的敏感性养育行为对儿童安全依恋的形成及其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神经科学的研究更是进一步揭示了敏感性养育对儿童脑发育的积极影响和麻木不仁、虐待、干涉性等不敏感性养育对儿童脑发育的消极影响。以父母为主的养护者自身具有的情绪加工与调节系统、奖赏与动机系统、共情与心智化系统是促使其表现出敏感性养育行为的神经机制。养护者的身份、养护者是否患有精神障碍及其育儿效能感、育儿倦怠、育儿专注度都对养护者养育行为的敏感性有重要影响。基于神经科学的相关发现,父母应尽力发挥双亲共同育儿的敏感性养育优势,应在推进父亲参与养育的同时重视母亲的身心健康,应发动家庭其他成员建立共同敏感型育儿的家庭人际网络以实现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保证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

    • -->>论文

    变量相对重要性评估的方法选择及应用

    朱训 顾听

    • -->>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 -->>摘要

    •   高维数据爆发的背景下,心理学研究目前急需变量相对重要性评估的有效方法。相对重要性评估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和统计推断方法。相对重要性的评估指标种类繁多,优势分析和相对权重是重点推荐的相对重要性评估指标。相对重要性的统计推断方法适用情境不同,Bootstrap抽样是推断单变量重要性和两变量重要性差异的常用方法,而贝叶斯检验是评估多变量重要性次序的新方法。线性回归模型之外,相对重要性研究已拓展到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多水平模型等,但适用数据类型仍较为有限。相对重要性评估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实证研究,但存在不恰当的指标解释和方法选择问题。为此,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变量相对重要性的评估过程


    --------------------------------------------``````----------------------------------------------

    • -->>论文

    高中生数学和英语期望-价值-成本认知的潜在类别及其与学习投入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分析

    姜怡 张琳嘉

    • -->>期刊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 -->>摘要

    •   基于现代期望价值理论和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视角,本研究分析了1521名中国高中学生数学和英语学习动机信念(自我效能感、学习价值认知与学习成本认知 的潜在类别模式,并对不同模式亚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及其在学习投入和学业成绩上的差异进行了精细化剖析。潜在剖面分析表明中国高中生群体存在五种典型的动机信念模式,包括适应良好型、平均型、高成本型、不良倾向型和适应困难型,且这些模式在数学和英语领域显示出高度相似性。不同动机信念模式的学生在学习投入和学业成绩上也呈现出了显著差异。其中,适应良好型与平均型的学生在数学和英语学科中均表现出了较高水平的学习投入与更好的学业成绩。与之相反,适应困难型的学生则在两门学科中表现出了最差的状态,包括最低水平的学习投入和学业成绩。高成本型学生虽然在学习投入水平上不及适应良好型的学生,却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数学学习成绩,呈现出了较为复杂的学习适应状态。此外,动机信念模式的人群分布受不同人口学特征(性别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的影响,女生与家庭社会经济条件较高学生在数学学科更易出现适应困难的动机模态。这一情况在英语学科则出现了相反的结果,女生与家庭社会经济条件较高学生更容易形成适应良好的动机模态。本研究的发现为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高中生学习动机信念的群体异质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证据,能够帮助教育者选取更有效教育策略去针对性地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业适应。


    --------------------------------------------``````-----------------------------------------------

    • -->>论文

    虽然缺乏能力或资源,但她还是成功了:儿童对于学业成就中的限制的信念与推理

    赵欣 等

    • -->>期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 -->>摘要

    •   取得成就的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遇到的限制和困难各不相同。本文探究儿童对学业成就的信念和推理中是否以及如何考虑人们所克服的限制。我们询问4至9岁儿童(N =98,57 女,41 男)及其父母(N = 92,80 女12 男)是否相信一个人可以选择克服内部限制(即,缺乏能力)或外部限制(即,缺乏教育资源)而取得学业成功。之后,我们向参与者展示了两个都取得学业成就的故事人物,但其中一个人物克服了内部或外部限制才取得成就,而另一个故事人物则没有面临这些限制。我们询问参与者认为两个故事人物谁更努力以及他们对于两个人物的评价。我们发现了明显的随年龄的发展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相信一个人可以选择克服限制而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并推断克服了限制的故事人物比没有经历过这些限制的故事人物更加努力。儿童也对克服限制的故事人物有越来越高的评价。这些发现推动了有关于儿童对成就和能力的认知理解的研究。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认识到克服限制以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和积极性。

    ---------------------------------------------``````-----------------------------------------------

    • -->>论文

    基于学习者-问题交互的异构图神经网络知识追踪模型

    郑蝉金 等

    • -->>期刊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 -->>摘要

    •   随着在线自适应学习的快速发展,知识追踪(KT)已演变为在线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追踪(KT)是在线教育系统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通过追踪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来评估知识状态然而,由于知识结构的异质性和交互记录的稀疏性,深度KT模型无法完全提取问题和技能的特征。模型处理各种数据的能力也受到过度参数化的限制。此外,智能教学系统(ITS)应强调向学习者提供可解释的反馈,而不是只关注精确的匹配。深度KT方法的项目参数仍然无法给学生提供有用的反债。本文提出了基于异质层次分化的学习者短期注意知识追踪方法,即HHSKT。分层异质知识结构和短期记忆增强将被用于模拟不同交互序列对学习者的影响。具体而言,通过构建基于异构图的图信息增强组件来提取知识结构特征,通过转换真实技能系统得出问题辨别参数。此外,通过窗口关注来强调学习者的历史相关实践。比较基于回归和基于深度的知识跟踪实验表明,HHSKT在二个真实世界基准数据集上显著优于目前最先进的方法,这证明了本文模型的优越性。


    教育心理学系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青年教师搭建多维成长平台,引导教师潜心科研、热心教学,推进“教研相长”。建成一支科研能力突出、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师队伍。




    ~END~

    联系我们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 
    邮政编码: 200062
    联系电话: 021-62233078
    电子邮件:depecnu@163.com
    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
    版权所有 2018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技术支持: 上海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