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教育改革视野下教育心理学的定位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教育心理学系成立五周年庆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2-11-22 浏览次数:10
    • 五易春秋,风华正茂;五载耕耘,硕果累累。2017年11月18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成立。至今已走过五载光阴,规模初成。值此系庆五周年之际,教育心理学系于2022年11月18日举办“教育改革视野下教育心理学的定位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教育心理学系成立五周年庆。


    ----------------------------------------------------------<PART 1>----------------------------------------------------------

    • 上午的研讨会由教育心理学系副主任姜怡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耶鲁大学情绪智力中心高级研究员Zorana Ivcevic Pringle、杜克大学心理与神经科学系教授Tamar Kushnir、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侯杰泰、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张敏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庞维国、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杨九诠研究员作为与会嘉宾参与研讨,与教育心理学系全体师生相约“云”端,同心同向,共话未来!

    • 会议伊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为论坛开幕式发表致辞。袁振国教授首先肯定了教育心理学系五年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可圈可点的表现和成果。同时对教育心理学系的未来发展做了几点呼吁:一是注重协作,要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面,二是立足实际,要致力于解决教育的重大问题,将教育理论与诉求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真正和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三是创新方法,要顺应时代发展,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兴科学方法及因果推断应用到研究中。

    Educating for Creativity: From Thinking Skills to Self-Regulation

    • 耶鲁大学情绪智力中心的 Zorana Ivcevic Pringle 研究员带来题为“Educating forCreativity: From Thinking Skills to Self-Regulation”的首场报告,围绕“什么是创造力?如何进行创造力教育?”这一问题困扰着诸多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她的研究发现,对创造性过程的期望和调节策略可以预测创作成就。这些发现为教育者开展有效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2  Imagination and Social Cognition


    • 杜克大学心理与神经科学系的 Tamar Kushnir 教授报告的主题为“Imagination and Social Cognition”。报告论证了想象力在婴幼儿时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核心功能。在童年早期,社会认知得益于对想象力而非行动的限制,儿童能够从自由的行动中推断出他人的目标、偏好、甚至道德地位。在童年中期,儿童的想象力愈加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孩子们开始将社会行为视为多种动机因素的权衡,并且认识到了选择的价值。以上证据表明,想象可能性是一个灵活的、跨领域的过程,它以知识为基础,产生社会意义。

     3 教育心理学专刊推介

    • 接下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的主编杨九诠研究员对《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心理学专刊进行了推介。杨主编首先提到,本期专刊完整地反映了学报的定位,即聚焦重大关切、加强前瞻研究、注重方法引领、支持学科发展、推进国际理解。随后从卷首语开始,详细地介绍了每一篇论文的特点与贡献,围绕学科建设与基本理论、学习科学与研究方法、国际对话等主题展开。

    ----------------------------------------------------------<PART 2>----------------------------------------------------------

    • 下午的研讨会由教育心理学系顾昕副教授与郑蝉金副教授主持。围绕“教育改革视野下教育心理学的定位与发展”这一主题,共邀请到四位领域内重量级嘉宾分享他们的研究。

    4 以大型调查驱动教学改革:误解与真相

    首位嘉宾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的侯杰泰教授。侯教授团队基于OECD项目开展的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比较了不同国家及地区在阅读、数学、科学的成绩及教育均等的表现,考虑了性别差异、校际校内差异、地区差异等方面的教育均等。研究发现,中国京沪苏浙的男女学生成绩差别不大,校内差异小、校际差异大。研究也显示学生精神健康、生命意义等颇受大环境影响,并指出部分研究对亚洲人缺乏自信、低学习动机的刻板印象可能是错误诠释数据及结果导致的。这提示我们要时刻保持思辨的态度对待某些研究结论。

    创造性的金字塔模型及其教育含义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庞维国教授带来题为“创造性的金字塔模型及其教育含义”的报告。创造性由于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庞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创造性的4C理论,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性的金字塔模型,认为创造性水平是一个连续体,但也可分成若千层级;创造性的水平越低,其数量越多;随着水平的提高,其数量递减,社会性互动需求增加。这一模型启示我们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水平需要重点关注创造性过程中的社会性反馈和协作。

    6 考试评价改革与大数据场景:应用驱动的教育测量学进展

    • 接下来,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张敏强教授带来题为“考试评价改革与大数据场景:应用驱动的教育测量学进展”的报告。教育测评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张教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就问题解决的教育测量理论方法进行介绍,包括问题解决的教育测量与统计方法的应用以及问题解决的具体技术应用及结果解读。报告提示我们不仅要分析显变量数据,还要通过统计方法挖掘潜变量,同时也要关注协变量,让教育测量获得的大数据发挥应有的作用。

    7 思维型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胡卫平教授带来题为“思维型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20 世纪以来,科学探究一直是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主题。然而,我国在实际教学中对科学探究产生了很多错误的理解和应用。胡卫平教授通过科学探究的历史回溯和本质剖析,明确了思维是科学探究的核心;以思维型教学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思维型科学探究的理论,该理论有效指导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

    ----------------------------------------------------------<PART 3>----------------------------------------------------------

    圆桌对话:教育改革视野下

    教育心理学的定位与发展

    • 研讨会的最后一环节由教育心理学系马淑风副教授主持,各位与会专家学者以圆桌对话的形式对“教育改革视野下教育心理学的定位与发展”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专家们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出发,畅所欲言,对“怎样看待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心理学最应该关注什么问题”等议题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让与会的老师和学生们都受益匪浅。

    • 最后,教育心理学系主任杨向东教授闭幕致辞,杨主任首先感谢了所有嘉宾深入浅出的学术报告、高屋建领的点评及建议,以及学系教职工为此次研讨会的付出及其他与会人员的参与。五年来,教育心理学系立足教育,聚焦学习和发展,打造了一支国际化师资队伍,发表了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开展了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也培养了诸多优秀学子。这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许。我们要秉承师大“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矢志不移,笃行不怠。不仅要推进学科建设,更要服务于社会发展,实现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社会意义。

    • “时间匆匆过,弹指一挥间,教育心理学系已走过五年风雨历程,它的成长有目共睹每一个小小梦想,都在一点点实现。教心人用诚信、创新、开拓精神为中国教育改革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五年的耕耘,五年的汗水,换来五年的成就,更承载着未来的希望。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走中国特色教育强国之路,建设教育强国,是21世纪中国和世界教育赋予我们的庄严历史使命。百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作为中国大陆首个教育心理学系,我们愿与所有真诚的同行者一道,在古与今、中与西的对话中,为了教育心理学的普及与蓬勃,为了实现建设教育强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同发展、共精彩!”



    ~END~








    联系我们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 
    邮政编码: 200062
    联系电话: 021-62233078
    电子邮件:depecnu@163.com
    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
    版权所有 2018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技术支持: 上海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