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成绩斐然 | 教育心理学系青年教师2019上半年度发表7篇SSCI/SCI论文
     发布时间:2019-06-18 浏览次数:862

            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自2017年11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加强与国外高水平研究机构的合作。2019年上半年,教育心理学系青年教师潜心科研,在教育心理学相关SSCI、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共计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署名发表共4篇。


    顾 昕
    紫江青年学者

            结构方程模型是教育心理学领域应用广泛的统计模型。目前,对于结构方程模型参数的检验尚停留在零假设显著性检验的范畴(Null hypothesis significant test)。本文研究结构方程模型下的贝叶斯次序假设检验。次序假设mu1>mu2>m3往往更能反映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人员的具体研究理论;贝叶斯检验能为研究者提供数据支持或拒绝假设的程度。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本文开发了R 软件包bain,为研究者提供便捷的贝叶斯检验工具。最后基于两个结构方程模型心理学经典案例演示了所研究的方法和开发的软件。


    姜  怡
    副教授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比较近期和远期效用价值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同预测作用,同时分析了学生未来时间概念是否对上述关系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近期效用价值通过降低努力成本认知,正向地预测了学生的未来选择意向,同时反向预测了回避意图和拖延。远期效用价值则不预测努力成本,而是直接正向地预测学生的回避意图和拖延。但是,远期效用价值和回避意图及拖延之间的负向相关受到学生未来时间概念的调节。本研究将期望价值理论和未来时间概念理论相结合,为更全面地了解效用价值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的预测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郑蝉金
    副教授

            《教育测量的社会认知基础》一书是著名的教育测量专家Robert Mislevy的最新力作,是教育测量领域少见的理论论著之一。本书高屋建瓴式对教育测量技术的社会认知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教育心理学系副教授郑蝉金与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高级研究员Sandip Sinharay 受邀对本书进行了点评。这个书评在总结本书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介绍了教育测量社会认知理论产生的背景与重大意义,阐述了本书对教育测量领域的重大贡献,并且给出了翔实的阅读建议与参考书目。

    张 静
    专任副研究员

            黑暗三联征(dark triad, DT)是指由马基雅维里主义、自恋和精神病态(Psychopathy)三种相互独立又相互交织的反社会性人格特质组成的人格特质群(personality clusters)。该特质群与“大五”等所谓“光明”人格形成对照。然而,DT研究多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相关研究较少,究其原因在于缺乏黑暗人格的测评工具。本文包括两个子研究(N=950名中国大学生),首次探索黑暗三联征(Dark Triad)量表在中国文化下的测量学特征(SD3-C scale):(1)分量表和总量表信度 (基于Omega);(2)结构效度, 使用Mplus统计软件,分析了四种测量模型:三因子相关CFA;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ESEM);双因子模型(bifactor model); 双因子-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B-ESEM)考察SD3-C scale的因子结构. (3)内容效度:即考察黑暗三联征与其他人格模型如大五人格和HEXACO模型之间是否存在预期的相关关系。

    联系我们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 
    邮政编码: 200062
    联系电话: 021-62233078
    电子邮件:depecnu@163.com
    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
    版权所有 2018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技术支持: 上海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