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教育心理学的危机:挑战和定位
     发布时间:2022-06-22 浏览次数:10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已经有百余年历史,但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教育心理学还很年轻。从内部看,它依然缺乏属于自己的核心关切,概念体系和方法论,从外部看,它面临学科不断分化带来的新挑战。6月15日上午,教育心理学系邀请到纽约州立大学戴耘博士做题为“教育心理学的危机:挑战和定位”的报告。


    本次讲座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授的重要一环,为学生提供了与学界专家交流的宝贵机会,在思想的交互碰撞中,培养了学生的研究问题意识和学科思维。



    戴耘博士从自己是文科生的经历谈起,引出讲座的主题:什么是认识论,什么是学科认识论,为什么要谈教育心理学认识论?情境(Situation)、设计(Design)、生成 (Emergence)、混沌(Chaos)是本次讲座的四个关键词。


    从情境出发,戴耘博士谈到了物化这一概念,以及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两个学派关注点的差异。结构主义认为心理学的主要工作是把意识经验分析成若干基本元素,通过分析构成因素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而机能主义主张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里的机能作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设计”在不同的情境下含义不同,如社会设计中,设计指家庭、学校等社会因素,学习场景设计中,设计可能指教学策略、手段等。教育心理学作为“设计科学”的本质,其基本张力在于人的发展的某种文化设计理念与人的自然天性(包括生理、心理)之间的紧张和协调。通过设计情境探索个体思想、行为变化的心理过程。



    “生成”意味着多个因素互动系统生成新质和新的组织形态样式。戴耘博士介绍了一项以瑞文推理测验为研究材料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参与者的表现不仅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有对任务的兴趣和动机等复杂因素。因此我们有时无法将现象简单追溯到一些环境和个体要素。人的行为有动态性、主动适应性、和发展性,无法把控、无法还原。



    “混沌”是生成的结果。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物理的决定论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不再适用。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应保持开放的态度在混沌且真实的环境中持续探索。


    教育心理学作为新兴学科,它的定位仍不明晰。未来的路该往哪里走、该怎么走还需要更多学者的关切和思考。戴耘博士的讲座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为此提供了些许思路。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是教育心理学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期望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能够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特征,熟悉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和常见研究方法,形成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思维方式和领域实践能力,具备根据特定选题选择和运用合理方法和设计,规范开展学术研究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能够撰写符合专业发表规范和要求、有一定知识创新和学术新意的科研报告和论文。


    联系我们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 
    邮政编码: 200062
    联系电话: 021-62233078
    电子邮件:depecnu@163.com
    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
    版权所有 2018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技术支持: 上海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