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精彩回顾|教育心理学系校庆学术报告之《中国学生如何学习——文献里的中国学习者分析和反思》
     发布时间:2023-11-01 浏览次数:10



    校庆学术报告


      1025日(周三)14:00-15:30,我系举行了2023校庆学术报告的第二次报告,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张华峰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中国学生如何学习——文献里的中国学习者分析和反思》的精彩报告。张老师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国学习者、教师学习与发展、教育评价,因此他凭借在这些领域多年的研究经验,为大家带来了脉络清晰、国际视野的多维度讲座报告,最后的提问环节也支持大家咨询工作经历的相关问题。

     

    精彩回顾


    Part 1

      首先,张华峰老师从自己的博士论文《超越“中国学习者悖论”——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研究》出发,在国际视野下去探讨中国学生学习的特色,从整个研究领域的发展来看,中国学习者的研究领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80年代以前,国外学者对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持负面评价;9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反思并探讨中国学生学习的特点;本世纪初,中国学者开始加入研究,并提出了新的视角和理论。


    Part 2

      在研究中国学习者的过程中,学者们发现中国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学习成绩优秀,引发了国际学界的关注。同时,学者们开始反思对中国学生的刻板印象,并提出了更加复杂的观点和理论。

      一开始主要是西方学者在进行中国学习者方面的研究,他们得出了一些站在自己研究视角的研究结论。

      后来,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国学习者方面的参与逐渐增多,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项目。他们推动中国教育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关注跨文化传播和理论化的问题,以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话语权。以下是不同时期研究者们产生的研究结果。

      - 中国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存在一些特点和差异:例如课堂承诺不高、学习目的以取得学分为主导等。这些差异并不仅仅是好与坏的评判,而是体现了中国学生的本土特色。

      - 在研究中国学习者的过程中,学者们逐渐意识到需要将中国学生作为一个复杂的群体来看待,而不仅仅是用儒家文化来解释他们的学习行为。

      - 研究中国学习者的内容可以从近代以来中国学生学习西方知识的阻力、行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学生经验调查等方面展开。同时,学者们也需要关注中国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和差异。

      - 在研究中国学习者的过程中,学者们发现了中国学生在某些领域的优势,如数学和物理等。

      总体来说,研究中国学习者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提出改进教育教学的建议。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中国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和差异。


    Part 3

      接下来,张老师带我们探析了中国学习者的特征。基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张老师总结出了中国学生在学习领域的四个特点和师生关系的四个特点,在学习上:多策略并用、注重记忆和理解的关系、注重辨识和整合不同的知识、实用导向的学习动机。在师生关系上:中国学生的同学关系普遍的要要高出于生生关系、尽量避免跟教师产生冲突、冷处理与教师间的观点差异、蕴含美的韵味的学习信念。

      最后,我系许浩宇同学进行了提问,张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展开了回答,并且会后和感兴趣进一步交流的同学们继续探讨相关学术研究。


    ~END~


    联系我们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 
    邮政编码: 200062
    联系电话: 021-62233078
    电子邮件:depecnu@163.com
    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
    版权所有 2018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技术支持: 上海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