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沙龙预告 | 大测量取向的小数据建模——以多策略视觉计算模型为例 发布时间:2023-10-26 浏览次数:36 沙龙讲座 主讲人简介 詹沛达,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现任浙江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硕学位点负责人; 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浙江省之江社科学者。目前担任《心理科学》、PLOS One、Chinese/English Journal of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和Psych编委;在Psychometrika、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British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Psychology、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Behavioral Statistics、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和《心理学报》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自然、教育部人文社科和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等项目。研究领域为心理计量学;研究方向是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和认知诊断的心理与教育测评数据分析,目前聚焦于技术增强型测评数据(过程数据/眼动数据/作答时间/行动序列)的潜变量、计算模型构建;以及特定心理特质的测评工具开发与修订。
主讲人&时间&地点 主讲人:詹沛达 时间:2023年11月8日下午14:00-15:30 地点:田家炳教育书院106
讲座主题 大测量取向的小数据建模——以多策略视觉计算模型为例 报告概要 心理测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聚焦并依赖于传统问卷量表数据;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心理测量技术随之提升,不拘于问卷量表的“大测量”观点逐渐获得研究者和应用者们的关注,并在实践中予以实施;基于多样化数据采集手段的多模态数据已逐渐常态化。不同于当前“大模型+大数据”化的测量走向,大测量取向下的小数据测评关注由心理学实验仪器采集的多模态行为与认知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本报告以一项基于眼动仪开展的多策略视觉计算建模研究为例,浅谈大测量取向下的小数据建模理念。该研究拟在计算心理测量学导向下,结合理论驱动心理测量建模和数据驱动机器学习算法,综合利用前者的分析结果可解释性和后者的复杂数据兼容性,基于过程数据开发具有可解释性策略识别功能的多策略视觉计算模型;主要包括多策略视觉测量模型的开发和多策略视觉计算模型的训练两部分。实验仪器采集的行为与认知数据进行建模分析。 讲座关键词 大测量;心理测量;作答时间;眼动数据;深度学习;问题解决 教育心理学跨学科沙龙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策划的系列性学术活动,邀请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的国内外专家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每月举行一次。沙龙旨在拓宽教育心理学研究者的学术视野,推进教育实证研究发展,促进跨学科学术合作。 ~END~ |
联系我们 |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 邮政编码: 200062 联系电话: 021-62233078 电子邮件:depecnu@163.com |
|
版权所有 2018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 技术支持: 上海屹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