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引领:以教育家精神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第二届全国“影子校长”千校联盟论坛分论坛(九)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4-06-06 浏览次数:13 “传承与引领:以教育家精神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第二届全国“影子校长”千校联盟论坛分论坛(九)圆满结束 6月1日下午,“传承与引领:以教育家精神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第二届全国“影子校长”千校联盟论坛暨大夏百年纪念系列活动的第九平行分论坛在自然地理楼报告厅圆满举办。本次分论坛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团队发展,共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篇章”为主题,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和华东师范大学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共同承办。活动邀请到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刘明波、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与咨询专家陈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主任杨向东教授、心理健康与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庄瑜、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张麒副教授等专家学者以及10余所一线学校的校长、心理教师参与。活动由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张凯副院长主持。 主题报告 青少年心理危机的系统化预防与干预 上海市学校德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刘明波做了《青少年心理危机的系统化预防与干预》的主题报告。他指出,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6月1日儿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论坛聚焦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具有特别的意义。随后,他从青少年所面临的现实与挑战、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危机,以及青少年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他提到,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而精神需求的满足成为了新的挑战。在分析青少年所面临的生态系统时,他指出,世界百年变局、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系统变化、家庭结构功能以及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都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他还强调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引用国内国际的多项研究和数据,揭示了青少年抑郁症、自杀率以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的上升趋势。对此,全社会应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做出积极努力。 当今教育不可避免的冲突——谈教育的困境和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与咨询专家陈默老师带来了《当今教育不可避免的冲突——谈教育的困境和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的主题报告。陈老师指出,当代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早期觉醒导致了其与家长及教育体系之间的冲突。孩子们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个人身份的探索,可能会与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标准发生冲突。现代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适应孩子们的个性化需求。陈老师强调,孩子的心理问题源自于多方面的冲突,包括个体化的发展需求与集体环境适应的矛盾,以及他们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她提到,孩子们从小就对自我探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要求教育者重新思考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更多地关注个体差异。她认为,当前的家庭结构导致孩子在家庭中享有较大的个人空间和高度关注,但在学校中可能感到拥挤或被忽视。她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在动力和求知欲,而不仅仅是外在的激励。对此,教育者应该理解并适应这些难以觉察的心理细节,以帮助孩子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实践探索 高中 在两场高屋建瓴的主题报告后,论坛进入“实践探索”环节,由一线学校的领导管理者分享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处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举措和经验。 上海市七宝中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市心理特级教师鞠瑞利副书记分享了《创设良好的人文心育环境,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经验。首先,鞠副书记介绍了七宝中学的办学理念是全面发展与人文见长,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平民本色和精英气质。学校自1994年起便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并在1995年开设了心理课程,是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行者之一。 在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时,鞠副书记展示了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多功能空间,包括个别活动室、团体放松室和减压舱等,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全面的心理支持环境。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包括高一的必修课程、高二的选修课程,以及针对高三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和讲座。并且,学校通过班会课、团队课和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七宝中学注重创造有利于学生情绪调节的物理空间,如情绪宣泄室、沙画区和艺术表达区等。学校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文创产品展示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心理宣传和教育。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心理危机的预警和干预机制。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分类指导、教师培训和家校协作等措施,保证学校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最后,鞠副书记分享了学校在教师培训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努力,包括思想政治工作法培训、教工沙龙和阳光体育活动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心理健康意识。这些全面而深入的工作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范例。 初中 宝山区罗店二中贾兴文校长做了《构建育人机制,打造心理关爱“生态圈”》的报告。贾校长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面对学生家庭背景的多样性和教育观念的多元化,学校通过数据分析明确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建立了一个由决策组、工作组和辅导组构成的管理体系,以整合资源并形成育人合力。其中,决策组由校领导负责,工作组由行政干部等组成,辅导组由持有心理咨询证书的教师组成。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学校制定了适应、发展和创新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并通过基础课程、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贾校长还介绍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体系,心理健康课处于核心地位,渗透于学科教学并强化班级建设,还包括一生一档的前期准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以及心理咨询的个性化指导等。评价体系则通过学生心理评价数字画像,明确心理素质的发展方向和水平,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序性,全方位展示了罗店二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创新成效。 小学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陆莉玲校长做了《“心之所属,情之所向”:一线学校的“心育”之路》的主题分享。朱棣文小学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先生的名字命名,以“志、善、勤、恒”为校训,致力于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陆校长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朱棣文小学积极贯彻相关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化、制度化,努力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首先,学校构建了全面适切的制度,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摸排了解学生群体的特点,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制和全员导师制。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打造家校社一体化的育人大格局。并且,学校创设了互动式的心理育人环境,如阳光小屋,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和兼职教师团队。学校还引进了智能机器人“小AI”,开展心理机器人漂流体验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此外,陆校长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展示了学校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团体活动,帮助学生克服情绪问题,提升心理素质。 陆校长还介绍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具体做法,包括严格作业管理、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打造专业师资队伍等,旨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提供坚实保障。最后,陆校长表示,心理健康是学生发展的中枢,是他们不断进取和探索的催化剂。朱棣文小学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最优发展贡献力量。 圆桌对话 1 在深入讨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学实践机制后,论坛进入了圆桌对话环节,第一个话题聚焦于引起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这一环节由嘉定区华亭学校周春艳校长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太仓市新湖小学张承智校长、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黄建平校长、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心理教师潘莉萍老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咨询中心庄瑜主任。 周春艳校长首先指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身体或心理问题。虽然社会和医疗机构能为身体问题提供支持,但心理问题的处理经验仍显不足,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张承智校长提到,学校环境中的学习压力、师生关系紧张和同伴关系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她分析了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并强调了民主型教师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中的重要性。 黄建平校长分享了他在全日制公办小学中观察到的学生心理问题,包括交往障碍和行为障碍等。他指出,这些问题对学校管理、教师和家长都带来了压力,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方式和方法。 潘莉萍老师从心理教师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注意力缺陷等问题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并强调了家庭因素在孩子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庄瑜主任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在服务和辐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和活动,包括科普手册、科普馆和心理学科普活动,强调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最后,周春艳校长在总结中指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复杂多样,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积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更多贡献,帮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2 第二个圆桌讨论的话题是一线学校破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一环节由普陀区金洲小学潘阿芳校长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嘉定区真新小学李珏校长、嘉定区徐行小学心理教师周婷婷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张麒副教授。 首先,潘阿芳校长分享了自己在处理孩子心理调适方面的经历,强调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每所学校在心理教育方面都有其独特经验。 在讨论中,李珏校长以“一名一年级学生的入学适应障碍”为例,分享了学校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上的具体做法。学校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和专业心的理辅导支持,成功帮助学生克服了入学困难。 周婷婷老师则介绍了心理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中的角色,以两名学生的矛盾冲突为案例,强调了及时干预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张麒副教授提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理解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他强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容错机制非常重要。通过容错为其提供发展机会,是对青少年最大的接纳和支持。 此外,对话还探讨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情感和心理发展的引导者。因此,提升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对于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至关重要。一线学校在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政策支持、专业培训、家校合作和社会参与,这样才能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强的保障。 总结点评 论坛最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主任杨向东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总结点评。他指出,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重,通过专家和校长们的报告,我们得以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这一问题。首先,个人心理差异可能导致学生在相同环境下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其次,校园霸凌、家庭因素等外部环境问题也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社会文化观念和时代变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 杨教授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措施。首先,需要专业心理人员及时介入,为有问题的学生提供辅导。并且,通过心理测评等手段,对潜在问题学生进行筛查和干预。最后,需要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和文化,从根本上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他强调,每个老师都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者,这不仅仅是心理健康老师的责任。同时,学校教育应从关注分数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观念上进行转型,从“医疗思维”转变为积极心理学的思维。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内在健康个性。大厦非一木可支,巨舟须众手可济。杨教授还强调了联合工作的重要性,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建议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应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 杨教授认为,真正的根治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的综合改革,包括教育改革和社会文化观念的改变。他提出,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性,帮助他们找到生存生活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措施,我们有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更多贡献,帮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经过一下午的深入交流与探讨,第二届全国“影子校长”千校联盟论坛暨大夏百年纪念系列活动的第九平行分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及周边各中小学的专家学者、校长及心理教师,共同探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影响以及解决之道。
通过本次论坛,与会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我们相信,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更多贡献,帮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交流平台,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共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篇章! ~END~ |
联系我们 |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 邮政编码: 200062 联系电话: 021-62233078 电子邮件:depecnu@163.com |
|
版权所有 2018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 技术支持: 上海屹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