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

精彩回顾 | 与姜怡老师共同探索学习成本认知对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02 浏览次数:129

优秀的成绩

消极的态度

你是否好奇这背后的原因?

是否好奇如何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质量?

不仅仅是缺乏学习价值!

和姜怡老师一起来探索学生的学习成本认知吧!



1030日下午,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姜怡副教授,在田家炳教育书院305教室,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以不仅仅是缺乏学习价值!学习成本认知对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影响为主题的精彩报告。

在报告的开始,姜怡老师基于近年来的PISA数据,带领大家一起思考了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即为什么中国学生在拥有较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却又展现出较为消极的学业情感。这说明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学习动机的强度,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动机质量,于是进一步引出了本次报告的核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本认知。

在整场报告中,姜怡老师以“作为一名研究者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挖掘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点并拓展”为逻辑线索,给大家介绍了围绕学习成本认知的四个研究探索步骤,分别是“成本认知量表的开发与验证”、“成本认知与价值认知的关系”、“成本认知对学习的不利影响”以及“成本认知与能力认知和价值认知的交互作用”。不仅让大家了解了学生学习成本认知的重要性,还让在场的各位同学对科研探索的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习动机与成本认知

姜怡老师总结了现今对于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学生对于能力、价值、目标以及自我调节这些核心概念的认知,这其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理论——期待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 theory,主要关注了学生对于自己的能力认知(“我能不能学好”)和价值认知(“我想不想学习”)。只有当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并且觉得成功具有一定价值时才会采取相应的行动。因此,个人对自己能力以及对成功时价值的判断是最终决定动机完成的基本要素,两者缺一不可。

价值认知(subjective task value)下的成本认知(cost是学生感知的学习活动所连带的一系列负面因素,是导致回避性动机的重要因素 (Eccles et al., 1983)。在过去的研究中,成本认知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自2015年起至今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兴热点 (Barron & Hulleman, 2015)

成本认知量表的开发与验证

由于针对成本认知的研究较少,成本认知存在概念相对模糊、内部结构不确定等问题,姜怡老师及其团队首先集中于开发一个合适的量表去测量它。通过建立题项池 (items pool),评估题项,最终确定了成本认知包括努力成本、机会成本、自我成本与情绪成本四个方面,且量表具有跨文化(中、韩、德国)的普遍性。

成本认知与价值认知的关系

在以往研究中,成本认知与价值认知的关系一直不够明确。对此,姜怡老师通过建立双因子模型(bifactor model,去验证了二者关系。双因子模型假定存在一个全局因子(general factor) 可以解释所有题目的共同变异,同时存在多个局部因子(specific factor)。控制了全局因子的影响后,每个局部因子可以额外解释部分题目的共同变异。所以该模型整合了单维性与多维性,可以同时检验各维度的共同效应和独特效应。通过双因子模型发现,题项在价值认知和成本认知这两个局部因子上的载荷较高,而在全局因子上的因子载荷较低,说明成本认知与价值认知是两个独立的维度。

成本认知对学习的不利影响

姜怡老师进一步介绍了关于成本认知独特作用的研究发现,即成本认知并非价值认知的反义表达,从它们各自的效价(valence)来看,价值认知反映的是正效价(positive valence),预测积极的、适应性学业结果;而成本认知反映的则是负效价(negative valence),直接预测消极的、适应不良的学业结果,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如诱发回避性的学习动机,造成拖延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且在对学生进行长期追踪后,也得到了同样发现。

成本认知与能力认知和价值认知的交互作用

最后,姜怡老师还分析了成本认知与能力及价值的交互作用。学生认为取得成功的把握越大,越会认为学习任务很有价值,从而产生足够的动机去尝试完成挑战;学生的价值认知具有缓冲保护作用,即使当他感受到较多的成本认知时,如果能认可学习任务的价值,那就不容易体验到回避性的学习动机,从而减少学业适应不良现象。

在未来的研究中,姜怡老师将继续探究学习成本认知的发展变化模态,不同的环境(如竞争或者合作学习)对成本认知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同时关注神经机制方向,探究这种成本认知对神经回路的影响,希望能促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减少学生可能的成本认知。欢迎感兴趣的学者、老师和同学前来教育心理学系交流、讨论。

在报告提问环节,参会师生围绕学习成本认知的维度、测量所需的题项数目等问题与姜怡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联系我们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 
邮政编码: 200062
联系电话: 021-62233078
电子邮件:depecnu@163.com
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
版权所有 2018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技术支持: 上海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