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掰客 | 中小学生计算思维测评 发布时间:2021-11-26 浏览次数:12 “布朗掰客”是英文Brown bag(装午餐的棕色纸袋)的音译,又称为午餐研讨会,是非正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研究者们一边吃着午饭,一边讨论最新的研究项目、课题进展等。 布朗拜客活动旨在加强教心系教师研究团队之间的学术交流。通过该活动了解其他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启发科研创新,促进学术合作。 11月10日,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举办了一期“布朗掰客”学术沙龙。杨向东教授指导的吴方文博士带来了题为“中小学生计算思维测评”的报告。报告的内容涉及计算思维的定义、现有计算思维测评的方法、基于认知设计系统的计算思维测评、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四个部分。来自教育心理学系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此次学术沙龙。 1、计算思维的定义 计算思维的概念最早由Papert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到2006年卡梅隆大学的周以真(Wing)教授对其进行了发展。计算思维被认为是一种形成问题并可以通过人或机器有效执行其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Wing, 2014)。它应该像读、写、算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项必备的技能。 2、现有计算思维测评的方法 目前关于计算思维的测评主要有访谈法、问卷/量表调查法、测验法、档案袋评价法(portfolio assessment)四类。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从素养评价的角度来讲,现有的方法并不能很好地测量计算思维。 3、基于认知设计系统的计算思维测评 为此,吴方文博士采用认知设计系统的方法探索计算思维测评的新路径。研究以Scratch任务作为测量计算思维的典型任务类型。在构建计算思维的认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梳理和认知任务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可能的6种任务特征。之后,通过操纵这些任务特征的不同水平,生成了6类任务模板。目前,该研究已经在上海的几所中小学收集了100多个学生的视频数据,并从理论驱动的视角探索了计算思维问题解决的过程性数据的转译、编码和评分方案。 4、下一步研究 最后,吴方文博士介绍了这个研究接下来要开展的方向,包括基于认知设计系统的测验开发、解释性的测量尺度构建、以及基于过程性数据的建模等。 5、交流讨论 报告结束后,教育心理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就这个研究的等值设计、测量模型构建和评分方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联系我们 |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 邮政编码: 200062 联系电话: 021-62233078 电子邮件:depecnu@163.com |
|
版权所有 2018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 技术支持: 上海屹超 |